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高铅价伤了谁的心?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7-01-01 16:10 来源:
中国庞大的人口,高速的GDP增长都带来了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加上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的逐步显现,造成了铅供不应求的基本面,再加上基金的推动,铅价似乎又步上了铜、锌、镍疯涨的后尘。谁成了牺牲者?
        铅价不断上涨,谁才是真正的获利者,谁又成为了这轮铅价上涨的牺牲者呢?我们听到的是冶炼企业的叫苦不迭和下游企业的无奈叹息,我们看到的是冶炼企业的减产关门和下游企业的艰难度日。
        “许多中小企业已经停产关门了,自己没有矿山的冶炼企业根本活不下去,剩下的很多企业也已经是在亏损边缘生产了。”海城市铅锌冶炼厂厂长宋杰在出席由易贸资讯主办的“2007铅锌及下游产业市场论坛”时向记者感叹到。
        “现在如果用进口铜矿生产,在国内销售,每吨要亏损120元,如果出口的话,则要亏损1800元~2000元。用国内的矿生产在国内销售也仅仅是持平而已。”深圳中金岭南商务部高级主管关永华给记者算了一笔帐。
        铅冶炼濒临全行业亏损。成本的不断上涨使企业只能通过减产来减少亏损。“我们企业目前生产经营很困难,今年已经减产了40%。”新凌铅业经理何永刚无奈地表示,铅价的上涨对于他们这类40%~50%的矿需要进口的企业来说压力很大,进口矿的价格已经超过了销售成本,现在只能通过以前储备的进口精矿和购买一部分国内精矿来维持生产。
        类似处境的企业还有不少。易贸资讯的调查显示,今年5月份,铅冶炼行业的开工率为70%左右,而去年同期企业开工率达到85%,可见,今年企业开工率整体上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下游企业的日子也是日益艰难。“我们的压力很大,处境十分尴尬,只能被动接受铅涨价。”风帆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经理张永玉无奈地表示,该公司现在只能通过内部挖潜,战略采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法消化成本上涨压力。
        业内人士表示,在此轮铅价上涨过程中,由于蓄电池厂家竞争激烈,无法形成联盟提高价格,使上涨的成本压力无法完全转移到下游去,不少企业只能通过向矿山和再生铅等上游发展来消化铅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但利润空间被压缩,行业压力不断增大。如果继续上涨,不少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倒闭。
        根据易贸资讯对国内外130多家涉铅企业的调查显示,4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下游承受的压力在15000元~20000元左右,而38%的企业认为要看终端消费的接受程度。7月6日,上海现货铅价已突破21000元。可见,下游企业的承受极限也正在不断受着考验。据悉,电瓶厂家将于近期召开紧急会议,就产品涨价及减产事宜进行讨论。业内人士表示,一旦铅价突破3万元,开发替代产品会加速出现,给铅酸蓄电池行业带来冲击。
        显然,不断上涨的铅价让中国的冶炼企业和下游企业伤得最重,不胜其苦。为何受伤害的总是我?
        纵观经历过疯牛行情的铜、锌,在每一轮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中,在“中国因素”的反复强调中,中国的冶炼和下游企业总是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受伤者。真正获利的是国外的矿山巨头和基金公司。中国企业只能在一次次失败中痛定思痛,然后再一次次地接受失败,接受伤害。为何受伤害的总是我们?
        中国国内巨大的需求与精矿供应瓶颈之间的矛盾,是基金一再抓住炒作的热点和基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对金属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但由于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量不足、品位低,无法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使得中国对于国际进口矿的依赖度不断上升。而由于中国没有一个完善的、开放的期货市场,目前有色金属的定价权并不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能被动接受价格的上涨,承担不断增长的风险。
        中国冶炼产能盲目急速的扩张早已超出了我国矿山的供给能力,以及国内的需求。僧多粥少的局面自然使冶炼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而行业集中度低,没有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以及没有一个谈判联盟使中国冶炼企业在加工费谈判中力量不均衡,而中国企业的各自为营,又让这种竞争变得更加惨烈,成为争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带来加工费急速下降,冶炼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的压缩。
        “当占全球供给量的40%左右的中国铅出不去时,国外的精铅便供不应求,出现较大缺口,导致伦敦LME铅价大涨,而国际铅价暴涨又导致国外的铅精矿价格大幅上涨,供不应求,从而进一步抬高国内铅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关永华说。#p#分页标题#e#
        毫无疑问,冶炼产能的无序扩张,一拥而上是造成
0.2030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