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重化工时代的来临---工业强国不是梦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4-01-01 00:00 来源:

  

    2003年夏天,中国南方的湖南省,人们在商店里排起了长队,抢购小小的蜡烛,以应付几乎每天都要出现的拉闸限电。大面积的电力短缺使这种80年代曾经随处可见,但是后来几近销声匿迹的小商品再度成为湖南人生活当中的必需品。
  其实,湖南人抢购蜡烛照明只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电力短缺的一个缩影。中国全国范围内都在遭受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短缺的困扰,包括电,煤,油以及铁矿石、铝土矿等在内的大宗生产资料都正受到一股强大需求的拉动,供给严重不足,而价格持续攀升。在这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2003年首次感受到了最近几年以来最为强烈的通货膨胀压力。
  是什么强大的力量促使中国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出现如此大的压力?这股力量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
  2004年1月20日,中国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中国工业正进入重化工时期,中国工业经济正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平台。”正是由于单位能耗极高的重化工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能源需求,才使原本一直服务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国能源供应体系显得措手不及。
  
    历史的选择
  就在我们惊呼能源告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股重化工投资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受到利益的驱动,大量外资和民营企业加入到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投资者行列中,数以百亿计的资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注入中国的钢铁、电解铝、石油、化学等产业当中,使原本就在加速的中国重工业化步伐变得更加急促。
  近几年来,重工业生产增长一直快于轻工业生产,今年这一特点更加明显,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比轻工业高出4个百分点。回顾中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1984年,是我国经济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的28%提高了4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第二阶段1985年-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左右上升到34%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点。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3%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6个百分点。这个时期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80年代中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使10多亿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是我国重化工时代前导时期。
  之所以将1993年作为新阶段的起始年,是因为1992年开始的一轮房地产投资热潮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在1993年达到了最高峰,当年工业增速达到21.1%,重工业增长开始加速,1993年其增速快于轻工业2.3个百分点,随后在央行大幅收紧银根的作用下,经济增长和工业增长不断回落,刚欲抬头的重工业增长受到抑制,再次陷入低增长。再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到1998年,重工业的增长一度降至低谷。
  90年代中期,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再次出现升级,在彩电、冰箱等传统家电类的消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空调器、个人计算机和通信等需求领域以更高速度增长,从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1994年、1995年的电子工业产值年增长率分别达到33.4%、32.7%。电子工业成为这一时期极为显著的高增长行业,并保持了长时间的持续高增长。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我国进入重化工时代。
  工业增长明显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再次出现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势头。但是,此次重化工业的增长机制与改革开放前的情况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不计客观条件的盲目“跨越”,而前者结构变动的趋势基本上符合工业演变的规律。这一轮的重化工快速增长是在房地产以及随后的汽车等消费结构的升级推动下而发生的。
  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包括能源、交通和通信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推动第二产业的比重继续上升。2000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9%,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近4万亿元,其中重化工所占比重近60%,为59.9%。到2001年,重化工所占比重首次超过60%,达60.5%,2003年,已跃升至64.3%,增速之快势不可挡。#p#分页标题#e#
  
   重化工时代的主要特征
  肇始于2000年,而爆发于2003年的这轮经济增长明显地具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征。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其内在原因,是长期存在的能源、交通、通信等产业<

0.2067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