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河南煤炭资源整合面临市场化拷问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4-01-01 00:00 来源:

  
    由于大平矿难突发,郑煤集团全面停产,一度面临关停窘境的河南非国有重点煤矿,开始“起死回生”。
 
    属于国有重点煤矿的郑煤集团停产后,每日近两万吨的电煤市场供应缺口,目前,主要由河南省内其他煤矿填补。而在国有重点煤矿产量仅占全省煤炭总产量40%的河南,尽快填补这一缺口,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地方国有煤矿及小煤矿。
  但显然,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还是近半年来河南省正在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都旨在为组建亿吨级煤炭生产企业,积蓄力量。非国有重点煤矿“遍地开花”的现象,终将成为历史。据悉,在即将公布的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中,国家将建立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并相应组建10~15家5000至1亿吨级煤炭生产骨干企业。至2010年,力争使骨干企业的煤炭年产量占全国煤炭年产量的80%。与规划相配合,河南省于今年7月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新一轮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至大平矿难发生前,已有15家地方国有煤矿被省内国有重点煤矿重组。而矿难发生后,非国有重点煤矿在电煤供应上的地位陡然上升,相应的整合工作也戛然而止。
 
地方煤矿与“小煤窑”关键时刻“挑大梁”
 
  就在大平矿难发生的第三天,即10月22日,河南省政府做出决定,郑煤集团所属煤矿全部停产整顿。因此,与郑煤集团有供煤合同的十余家电厂的电煤供应,受到影响。
  据了解,事发前,郑煤集团平均每天向外发送煤炭320车,约19200吨,其中100车供应河南省内用户,另外220车供应给湖北、湖南、江西、山东等省的十余家电厂。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矿难而造成的电煤供应紧张,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肖新明向媒体介绍了四条应急措施。其中,第二条便是加强对国有地方煤矿、小煤矿的资源调度,以弥补郑煤集团供煤缺口。
  据河南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王新民告诉记者,2003年,河南省煤炭产量达1.26亿吨,其中,平(顶山)煤、郑(州)煤、义(马)煤、焦(作)煤、鹤(壁)煤、永(城)煤等六大国有重点煤矿产煤5600多万吨,约占总产量的40%,而地方国有煤矿及小煤矿的产量分别达到3000万吨左右,各占总产量的30%。此次停产的郑煤集团,去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在河南,是仅次于平煤和义煤的第三大煤矿集团。
  因此,在各电厂冬储用煤高峰时期,突发的大平矿难,一下子打乱了既定的煤炭市场供求关系。而由于其他国有重点煤矿的电煤供应合同很难临时做出调整,于是,地方国有煤矿及乡镇小煤矿,此时,显示出了面对市场供求突变时的灵活与机动,对缓解郑煤突然停产所造成的电煤紧缺,做出重要贡献。
 
煤炭资源整合必须走“市场化”道路
 
  然而,就是这些关键时刻“雪中送炭”的非国有重点煤矿,在大平矿难发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处在岌岌可危的地步。
  据悉,在河南省今年7月率先出台有关“加快省内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后,非国有重点煤矿便进入多事之秋。
  按照有关文件,河南省加快煤炭资源整合,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鼓励六大国有重点煤矿,以各自企业为核心,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兼并各自开采区域周边的地方国有煤矿及小煤矿,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集约化开采,及煤炭生产企业的重组。其次,在国有重点煤矿覆盖不到的地区,鼓励以地方国有煤矿为主体,重组乡镇小煤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小煤矿数量,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已先后有15家地方国有煤矿被国有重点煤矿收编,另外又有近20家正在洽谈之中。至于小煤矿,更是“命运多舛”:按河南省的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减少小煤矿数量200多座,约占总数的1/4。
  “他们同国有大矿一样,都是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资源整合应主要采取市场经济手段,过多的行政干预,甚至是‘拉郎配’,后患无穷。”一位熟悉小煤矿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事实上,王新民也向记者坦诚,随着煤炭市场行情的愈发看涨,资源整合的难度逐渐加大。而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大政方针,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合进度。“有些被收购企业,与国有企业一样‘五脏俱全’。面临主辅分离重任的国有大矿很难对其下手。”此外,煤炭后备资源配置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情况,也影响到正在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所有这些困难,都增加了国有重点煤矿重组其他煤炭生产企业的成本。 #p#分页标题#e#
  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发改委有关领导正会同协会专家组在全国各煤炭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主要总结各地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下一步如何配合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出台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总之,在一个法制国家,即使是战略资源的整合,如煤炭,也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利益,尽可能用经济手段<

0.200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