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没有竞争,便只剩下撒野与争吵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5-01-01 14:39 来源:
      在中国,排队不是为了买面包,排队是买房和加油。近日来,由于中国“煤电油运”瓶颈严重,国家发改委三次频繁调整油价,然而华南地区出现局部油荒,一些加油站实行“限量供油”,对当地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较大冲击。然而,在原油紧缺之外,我们是否应该对自身市场机制的完善进行审视呢?
  都说油价苦,说来说去消费者最苦。油品经销商会说“我们进不到油,以前从中石油进,现在进不到了”,媒体指责“石油公司故意制造油荒借以提价”,中石化倒苦水称“卖一吨亏一吨”,发改委专家称“所谓石油巨头逼宫发改委是新闻炒作”……有争吵的,也有撒野的。
  在这场风波中,叫苦连天之时,有谁偷着乐?——石油巨头们。有数据为证:
  中石化是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利润率非常高。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5-10%,而中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20.32%,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四倍。
  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几乎占到全国1/4的工业利税,占2004年中央企业全年利润的1/3。在最新出炉的2005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中国石化高居榜首。中石油上半年利润暴涨近4成,去年一年的盈利相当于2004年两市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一半还多。更甚,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是海外上市企业,国人开始质疑他们在转嫁并掘取国人利益的基础上,国外投资者获取了源源不断的超行业利润。
  华南油荒事件,一个基本的判断是,首先说明了,石油巨头们对第五次成品油提价的幅度严重不爽,表现在“撒野”与变卖。由于价格倒挂所致,更多的油被卖到了国外。据说,在国内油荒的同时,7月份中石化下属国际贸易公司反倒在国际市场上抛售了数百万吨原油。
  再者,华南油荒事件也说明了,两大集团压根没有把发改委行使中央政府职能的权威当回事,石油巨头们以国家经济及全国用户为“要挟”,巨头们此举意在夺取成品油的定价权。中石化证券事务代表黄文生甚至轻松表示,“荒是指没有收成,严重短缺。石油供应危机,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一半以上的无油可供才能称得上是油荒。”
  此次“油荒”中,相当一部分舆论把矛头直指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大巨头,认为它们基于企业市场利益,没有在成品油供应中尽到应有的责任。
  然而在这起事件中,中石化也大叹苦经:“我们承担了国家要求保供的责任,而油价又是国家统一定价,所以如果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说,我们巴不得马上关门!”中石油与中石化则表示冤枉,认为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严重倒挂的情况下,已经在炼油环节承受了很大的亏损,是在付出企业利益来保证市场供应。
  如是,按各方的诉求来看,没有人能理性地承认自己的经济角色。这一切都缘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竞争,没有竞争,便只剩下撒野与争吵。
  两大巨头对内把持油田,尽管自己的炼厂是亏损的,但在贸易和开采环节掘取到惊人的利润。这两大集团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这些行业巨头通过垄断地位以实现价格管制,利用垄断地位谋取集团利益最大化。
  尽管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市场影响力极其有限!
  华南油荒事件再次说明了,市场是解决经济的最好手段。国内油荒的结果并非是市场供求关系使然,而是市场机制不畅通的结果,市场准入放开之后,仍有许多与垄断相关的市场壁垒。由于市场机制没理顺,造成人为因素在油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国内石油市场打破垄断的问题,成品油市场的开放,以及民间资本进入成品油市场,参与充分竞争,是解决当前成品油高涨可行且有效的路径。
  在“油荒”问题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障碍,也反映了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必经的制度磨合。最终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之路还在于打破垄断,增加竞争,深化中国的市场化改革。(2005年⊙新经济导刊)#p#分页标题#e#
0.1928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