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节能减排更需市场手段 资源价格改革箭在弦上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7-01-01 10:31 来源:



  展望2008年的节能减排工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包括改革资源税在内的资源价格改革在千呼万唤之后能否顺利出台。 
  节能减排更需市场手段

  回首即将过去的2007年,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出一系列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取得明显实效,其中不乏多项行政手段。“但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治理都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去解决,实现‘十一五’节能环保约束性目标,更应考虑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表示。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原主任、美国俄勒冈大学客座教授胡涛也表示,“风暴式、命令式”的环境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机制。节能减排政策可考虑采取税收、价格等市场手段。“比如调整税收政策,把能源资源环境的稀缺性完全反映在市场价格体系上。”

  成本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本没有得到充分反映,是中国目前节能减排进展相对缓慢的最大原因之一,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

  近年来,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要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事实上,新一轮资源税改革从2004年起已拉开序幕,煤炭、原油、天然气、锰矿石有色金属矿产、铁矿石等部分资源品的资源税税额标准相继作了调整。

  今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调高了焦煤、铅锌矿石、铜矿石和钨矿石产品资源税税额,并对盐资源税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有消息称,整体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

  资源价格改革面临困境

  在国内物价持续高涨的时候,如果推行能源产品价格改革对物价将有明显推动作用。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能源价格与物价变动具有明显的关联,具体为:对价格影响最大的是电力,1%的电力价格上涨将引起物价总水平0.089%的上涨幅度;其次是成品油,相同提价幅度将带来物价0.056%的上涨,原油是0.036%,煤炭是0.039%,而天然气和燃气是0.001%和0.005%。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测算,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的影响和企业对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此外,物价变动往往不是在一年或几个月内完成的,具体的传导需要过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说。

  在“两个防止”成为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情况下,资源价格改革的每一步进退都牵引着太多关注的目光。“诚然,能源价格上升短期内会对高耗能产业带来比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会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影响群众生活。但从长期来看,又势在必行,只有改革能源价格,才能推动产业机构升级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元春说。

  日前闭幕的全国发展改革会议提出,明年要有控制、有步骤地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

  相关新闻: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实现硬指标需要有硬招数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10%。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要求政府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专家认为,2008年是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为实现上述“硬指标”,需要相应地采取一些“硬招数”。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中国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此前根据3E模型(经济、能源与环境模型)对“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预测结果显示,通过广泛采取节能措施和提高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从2001年至2005年的10.5%降低到5.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低到0.56,比“十五”期间的1.1下降50%左右。

  “即便如此,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也只能比2005年降低17.35%。”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研究员进一步阐释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还必须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

  他认为,这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加速重化工业组织结构优化,加大技术节能力度,真正挖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进一步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如果第二产业内部的技术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取得更大进展,第三产业真正获得期望的增长,完成2010年的节能目标是可能的。”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事实上,除了降耗目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减排目标,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p#分页标题#e#

  专家表示,与能耗指标不同,环境污染排放指标能否实现,不是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和治理污染投资能否到位。因为在技术上,使污染排放量总量降低10%并不缺乏手段,关键问题是执法<
0.193344s